![]()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售后服务也同样存在”有人安装无人维护监管”的类似问题,以太阳能路灯为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路灯的铅酸蓄电池,平均寿命一般也就是3年——5年与云南太阳光伏电池20年~30年的使用寿命相比,在每一盏路灯的全寿命使用期内,就必然要发生多次更换蓄电池之类的维修维护活动。昆明市一条新修建的环城高速,道路两边原配装有数十盏太阳能路灯当道路通车不到一年后,这批路灯就瞎灯熄火,肢体残损,面目全瓶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从事太阳能光伏,还是专注太阳能光热的企业,在现在这种由一家企业全程一揽包干的产业结构格局下,是不利于任何一家处于正常发展期的企业,真正能够做大、做好、做精、做细、做出有口皆碑的品牌和诚信。随着太阳能光伏家用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售后服务的工作量必将越来越繁重。而要搞好太阳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办起来却非常的不容易。关键是要建立起“定点、定人、定责任“的维修维护管控体系,售后服务工作不能只安排几个人去打游击战或运动战;等到用户发现问题,打来电话后,才在”某小时“内派人上门服务或告知故障应急处理办法,这种"呼应式”的急救模式,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还长期停留在小打小闹,起步点低水平的拼搏阶段。80年代初期云南省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的初期阶段,就较早地提出了太阳能系统。“三分建、七分管“的科学理念,强调重视产成品的售后例行保养和维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并认为要让热水器高效率、长寿命的安全运转,与建立严格的安装操作与例行保养的规程,是分不开的,随后太阳能利用设备普及率的提高,在相对集中利用的居民小区,有必要与小区物管联手设立定点的售后服务工作站,配置或聘用专职的太阳能设备的例保业务员,并明确其日常例行保养的区域,用户设备数量和维护、维修的范围等服务内容的职责范围。应明文规定,太阳能出现事故的排除和报修责任,不再是用户自己,而是太阳能厂家派驻在该售后服务工作站的例保业务员。“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足以矫枉”不采取非常规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涉及云南、昆明近千万的太阳能家庭用户售后服务工作不到位的难题。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权威统计资料介绍,2013年云南、昆明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等社会保有量已达31000万套、按平均3.5m平米/台计算,折合成家用太阳热水器约为8850多万台(套)其中,需要更新换代的约占15%,即相当于1 300多万台再加上早期损坏或出现一般跑冒滴漏故障,需派人到现场回访,或即时维修、维护的,在正常情况下约占年总销售量的1/3左右两者相加,大约会有3 000万台套左右的太阳热水器带病运行,急需通过售后服务环节来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处理。如此巨大而分散的户外屋顶维护工作量,理论上平均分担到云南、昆明现有的约3 000余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平均每户太阳能企业就有将近1万台套的售后维修、维护服务工作量。云南企业数约占全国总数的10%左右但因为起步较早,云南太阳热水器普及率较高,所以售后服务的维修、维护和更新换代任务,较全国平均值更为繁重在云南,虽然有关政府部门早就明文规定,要求各太阳能生产企业都必须到相关部门去申办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维修资质证书,才能持证上岗,参加招标投标活动或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实施这项管理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强化对全省太阳热水器产品生产质量、安装质量和售后服务工作的监管,但该办法实施多年来,所取得的实效成果微云南太阳能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所谓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依然“涛声依旧”。某种程度上说,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还引发出一系列恶劣的负面效应。 这也就是主要存在于云南昆明太阳能厂家(特指那些小打小闹、打一枪放一炮的小厂、代理商等)才会出现上述体现的这些不良甚至是糟糕透顶的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售后服务的诸多问题;因此选择一家历史悠久、规模相对大一点的云南太阳能厂家对于用户来讲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要着重提一下云南中建太阳能了,这家企业拥有26年的太阳能从业资质、经验,是相当的靠谱! (责任编辑:中建太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