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没有··个权威的定义,更没有一个强制性的衡量标准,或可操作的监督、管理和评价体系,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乱。现在不仅各个厂家都在讲自己的建筑一体化,基至某些官方主导编辑的标准图集,或某些企业编撰的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手册,也都不同程度地把自然循环高位水箱的传统太阳热水器采取诸如骑跨屋顶、鹤立屋面、钩挂屋脊等严重破坏建筑景观的安装方式,都贴上所谓建筑一体化的标签。如果任意降低标准,指鹿为马,让其谬种流传,中国太阳能技术的创新发展还有什么 希望!由于长期缺失权威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不仅阻碍了我国太阳能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产品系列的混乱;同质化低技术产品的滥价竞争而且也导致深层次的良莠不齐和商业腐败的漫延。 参照中国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在定义所谓太阳能建筑时,不仅给出有关太阳能热水工程建筑的定性概念,还相应提出了可供度量的定量标准的做法,我们除了需要给出有关建筑一体化的定性概念之外,也必须将其现有技术完全可以确保实现的下列“九条技术标准”,作为建筑一体化的最低技术门槛,认定为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是否实现了建筑一体化的起码衡量标准,产品评优创新的必要充分条件,以促进其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一、在建筑轮廓包线范围内,从任何角度均看不到保温储热循环水箱(水箱“0”视觉)。
二、太阳能阵列与建筑物外立面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稳妥可靠,与环境、景观、造型、背景色调协调一致高出建筑安装平面述小于等于10cm(系统厚“1”寸)。
三、自然循环系统集成,保温储热水箱低位隐蔽安装(集、储“两”分离)。
四、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效率大于等于65%;日产45℃以上可用得热水量〉100L/m2; 占用室内有效空间墨0.3m 2/户(三项硬指标)。
五、防冻、防漏、防结垢、防滑落(四防措施)。
六、系统锚固连接件、冷水管、热水管、电源线管、控制线管,五管件预埋安装"(五管预埋)。
七、系统与建筑相邻两面不少于六个锚固点(六脚锚固)。
八、系统具备:水温、水位显示,温度可调管道自动延时排空,集热器排污抗冻,安装角无级可调,水箱二次循环增温(七项基本功)。
九、系统设备标准生产、质量认证阳光共享、网络互济集中管理、计量付费安全稳妥,节能降耗(八条技术质量要求)。
概括起来,“太阳能热水工程建筑一体化”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技术标准就是这样九句话:
水箱零视觉
系统厚一寸
集储两分离
三项硬指标
四防措施
五管预埋
六脚锚固
七项基本功
八条技术质量要求
(责任编辑:中建太阳能) |